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梦中的午夜冲动未修正 “牛河梁遗址发现之后,的确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把整个讨论往前推了一步。”面对《中国新闻周刊》,郭明对牛河梁之于四十年前那场讨论的意义如是说到。其实早在1931年,李济在谈及山东城子崖发掘的意义时就说过:“现代中国新史学最大的公案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始问题。”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原中心论”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有诸如良渚文化的发现,也被视为龙山文化系统的一部分。直到1981年,苏秉琦的“区系类型”说的正式提出,才以“满天星斗”的格局打破了原有观念。随着牛河梁遗址的发掘,1986年考古学家严文明也提出了“重瓣花朵”说,在承认各地区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同时,强调了不同文化之间“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几乎与此同时,美籍华裔学者张光直提出了“中国相互作用圈”,指出各文化区平等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了“最初的中国”。。
中新网福州8月5日电 (叶秋云)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第三届两岸融合特教人才研学营5日在福建福州开营。活动现场,一幅156平方米的巨型飞行棋盘引发关注。
这一棋盘面积相当于普通飞行棋盘的近千倍,设计灵感源自首届两岸融合特教人才研学营引进的台湾特教社交桌游课程。棋格中嵌入心智障碍科普内容,涵盖障碍类型、科学认知、沟通技巧等,传递“尊重差异、平等包容”的融合教育理念。
台湾青年张力中特地从台北赶来参会。常年在台湾参与公益活动的他,对大陆开展的特教活动赞不绝口,尤其没想到台湾的特教社交桌游在大陆如此受欢迎。他认为,通过游戏普及心智障碍科普内容很有意义,“回去后,会向朋友推介大陆的特教机构和活动,也希望今后两岸能在特教领域共同开展更多探索与合作。”
活动中,由残障人士汪曙煌作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学视障学员郑达鸿作曲、中央戏剧学院学生林芊羽记谱的歌曲《心光》首次亮相,台湾歌手沈怡君与郑达鸿现场合唱。
“海峡的风,送来熟悉的盼望;我看见你,心中无畏的光;让我牵起,你探索的手掌;共同的方向,爱是最好的导航……”歌曲《心光》动人的旋律传递出关怀特殊群体、期待心灵融合的积极主题,引发全场共鸣。
郑达鸿表示,音乐没有障碍,和台湾伙伴同唱一首歌,能感受到心与心的连接。
活动的实操展示环节,福州大学青年志愿服务队带来“理科+特教”融合教学片段,通过实验将抽象光学原理转化为具象体验;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队呈现“绘本+特教”课程,融合绘画、黏土等材料,兼顾认知、情绪、社交教学,同步训练精细动作与专注力。这些展示体现了福建高校在融合教育人才培养上的探索。
此次活动上,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特教从业人员及心智障碍青年代表等近200人齐聚一堂。福州市小善公益服务中心主任郭兵表示,本次研学营汇聚两岸特教智慧与经验,通过共研共建共享,将为更多特殊需求人群及家庭提供切实支持。(完)
【编辑:李岩】